最近,一双“虚拟跑鞋”火出了圈。它以环保、减少碳排放为理念,凭借“跑步就能赚钱”的模式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用户,有玩家自曝:入场“奔跑”一个月,斩获十几倍收益。
不过,几乎所有不成熟的运营模式,都逃脱不了大起大落的命运。记者看出,相比4月初,昨日这双“虚拟跑鞋”的入门款地板价已经暴跌85%,跑步能收获的代币价格同样一泻千里。
据了解,要想参与游戏,玩家第一步是要购买一款虚拟运动鞋。运动鞋分为步行鞋、慢跑鞋、快跑鞋、全能鞋四种,对应着运动时不同的配速,比如步行鞋的时速限制是1-6公里/小时。同时,按稀有程度,运动鞋分为灰色、绿色、蓝色、紫色等不同级别。这些虚拟运动鞋并不便宜,大部分价格在5000元-40000元。
有了鞋子,你就能够最终靠在现实世界中户外步行或跑步赚取代币,从而获得收入。比如步行鞋,每消耗一点能量,可以换取4个代币,跑鞋则是每消耗一点能量,可换取6个代币。
该项目采用双币机制运行,分别是游戏代币GST和治理代币GMT。其中,GST大多数都用在在游戏中购买运动鞋或修理、升级跑鞋,无限量向用户供应;GMT则大多数都用在交易买卖、游戏内抵押等,总供应量是60亿枚。玩家能直接从应用程序中看到自己的里程数,以及对应增长的游戏代币。
简单的模式、透明的收益,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跑步爱好者,让这双鞋火爆出圈。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3月到4月仅一个月时间,该平台日活用户从3万增长至40万。到了5月底,平台已拥有超过300万用户,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令人咋舌的是,这款手机APP去年12月才上线公测版。
“‘边跑边赚’,玩家最看重的还是赚,毕竟市面上的运动APP那么多。”一直关注这款手机APP的南京投资者杨明直言。
据介绍,该虚拟运动鞋绑定的代币—— GMT于今年3月9日开盘,发行价不过才0.01美元,至4月底涨至4.2美元,涨幅高达419倍。
从记者“潜伏”的投资论坛来看,有玩家晒单“7.2公里越野跑=142美元,不开玩笑,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有人介绍,起初花了大概5000多元人民币买了一双灰鞋,后来又为家人买了一双绿鞋,坚持跑步一个月,每天平均收益达到300美金。
为了“跑赚”,在游戏体系的设定下,不少人成为了“运动狂”,风雨无阻都会每天坚持跑步,有些甚至一天在户外奔跑两三次。坊间更是盛传,有玩家为了获取更多收益,耗资几十万元,买了几十双“虚拟鞋”,雇佣外卖员跑步。
在某社区,有用户透露,“入场玩了一个月,大概十几倍收益。目前我还有40组跑鞋,一共360多双吧。”
不过,市场向来瞬息万变。记者查询发现,最近一个月,该项目的两大代币价格重挫。昨日下午3点,1GST价格为0.55美元,1GMT价格为0.96美元,相比今年4月底的历史最高价9.45美元、4.18美元,分别下跌94%、73%。 随着代币价格变化,目前的回本周期已经从四月初的一个月左右,延长到两个月,甚至三个月了。
此外,一双入门级虚拟运动鞋的地板价为1136块钱,而今年4月初的价格为7500元左右,跌幅达到85%。
在外界看来,最火“虚拟跑鞋”遭遇急速降温,直接导火索是,5月27日平台宣布,为积极主动响应相关监管政策,预计将于7月15日停止对中国大陆用户的服务,鼓励中国大陆用户自行决策处理应用内的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一边是各路玩家因为形势突变,而在论坛、投资群中哀嚎一片,一边是不少新人却跃跃欲试,“鞋子价格打骨折,是否能囤几双捡漏了?”
一位区块链从业者对记者表示,“边跑边赚”模式不单单是面临监管风险,其本身就有难以跑出来的先天缺陷。“用户通过跑步赚钱,钱从哪里来?跑步是没办法直接变出钱的,这种商业模式要运作下去,必然面临资金持续性的问题。”他进一步分析,对于初创平台而言,通过提升平台价值、吸引广告主、增加收费项目等来创收并不现实,只能是把从新用户那儿收到的费用补贴老用户。这也意味,平台需要源源不断地拉拢新用户,一旦面临发展瓶颈就会爆发危机。
杨明也指出,在“边跑边赚”项目中,跑步这项运动已经走样了。若用户大部分是不爱运动的投资客,那么这一个项目就会被质疑为击鼓传花的资金骗局;如果大部分用户都爱运动,那么代币就会贬值严重,降低项目吸引力。
事实上,此前“边学边赚”、“边读边赚” 、“边睡边赚”等项目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最终相继陷入了困局。记者发现,目前一些投资群主干脆发起了“一块走”活动,盘活社区内部的跑鞋拥有者,把“攒”起来的步数变现成公益金。“不要想那么多,跑就完了!”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