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bob全站app应用
新闻中心

bob全站app应用软件

新闻中心

关注!新学期北京教改这个新信号这所名校附中有“绝招儿”


添加时间:2025-04-21 16:26:57    文章来源:bob全站app应用软件


  如今已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的杨元升同学,是民大附中2021届的毕业生。直到今天,他还依然穿着15号球衣驰骋赛场,只因他高中时拿到的第一件球衣就是15号。

  在第25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上,杨元升同学代表学校取得了全国季军,一时间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接受众多媒体采访的过程中,杨元升同学无数次提到,“是民大附中成就了现在的我自己”。

  他称在民大附中的学习经历是自己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十四岁考进民大附中,第一次接受正式的篮球训练,从此开启了他的篮球之旅;在和篮球打交道的数年里,他不仅收获了荣誉和掌声,更是拓宽了视野,锻造出了坚持不懈、敢于挑战、不怕失败的品质......

  在课程体系、师资、育人理念的多重加码下,民大附中不仅在近年来的市级乃至全国的体育赛事上拿奖拿到手软,例如女子足球海淀区学区足球联赛季军、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锦标赛中高山滑雪大回转项目U18女子甲组冠军、全国啦啦操联赛第一名等,更是培养了无数和杨元升一样的同学,他们在民大附中与体育结缘,找到了爱好,发展出了特长,也因为体育找到了学习的动力,让体育成为自己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学期伊始,北京发布中小学体育“八条”,提出严格落实体育课时要求,推进“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试点、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每年春秋季分别举办1次体育节和运动会等多条举措。

  而民大附中,也正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创新实践,交出一份漂亮的体育育人答卷——

  几年前,民大附中收到了一份来自北京大学的评优评奖的名单,其中就有李杨德威同学。

  除了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优秀新生,李杨德威的另一个身份是学校足球队的得力干将,精准的传中和圆月弯刀式的任意球是他的两宝。他告诉我们,足球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民大附中足球队踢球的日子,更是他一生难忘的回忆,不仅球技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还收获了难得的友谊,锻炼了平衡学业和爱好的能力,让自己在今后的学业及职业生涯中游刃有余。

  在民大附中,像李杨德威这样既是体育高手又是学习能手的同学比比皆是。2019届的崔欣然同学,高考时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期间,崔欣然同学连续三年参与了首都健身舞蹈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校街舞社团中担任组长与组织部部长,并参与了各类表演活动的排演和组织。

  谈及今天的成绩,崔欣然同学表示,是在民大附中学习期间,参加的大量啦啦操训练和比赛,为自己在大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至今还记得高中时期,她和她的队友们如何刻苦训练,如何备战比赛,“这些宝贵的经验,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劲头十足,学业生涯也因为这样变得丰富、充实且意义非凡”。

  体育不止是一门课程、一项运动、一场比赛,更是一种育人途径,不仅育体、育德,还能育智、育心。纽约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通过研究之后发现,运动能改变大脑 一次运动就能改善人的转移和聚焦的能力,而那专注的改善会持续至少两个小时。

  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持久的专注力和学习动力,民大附中在体育教学方面下足了功夫。除了丰富的体育课程,学校还设立了丰富的体育赛事,田径运动会、体育俱乐部比赛、校际交流比赛、班级体育联赛、每学期一次的体育文化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体育才能的舞台,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无形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民大附中的体育教育始终把全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将体育课外活动与体育课程紧密结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坚持课内外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通过比赛进一步强化技能、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在民大附中看来,体育教育不单单是为了培养优秀的运动员,更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坚韧意志、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的熏陶下享受运动的快乐,收获健康与成长,最终实现自我超越,才是体育线

  如果你在春季或者秋季体育文化节的时候走进民大附中,那你一定会被这里浓郁的体育氛围所震撼:历时两个月的体育文化节设置了异彩纷呈的文体项 目,春季传统体育运动会旨在弘扬传统竞技瑰宝,展示中华体育精神,拔河、滚铁环、抖空竹、射箭、押加、趣味蹴球……挖掘出传统体育独有的育人价值;秋季田径运动会是力量与技巧、规则与团队、竞争与友爱的体现,径赛场上彰显速度、耐力,更快更团结,田赛场地展示力量、技法,更高更强。篮球联赛、足球联赛全员参与团结拼搏、勇夺第一......民大附中体育文化节一贯追求普及性、参与性、文体性和趣味性

  民大附中2023届毕业生王拿云同学,如今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他称民大附中让自己“爱上了体育”

  据了解,2025,学校逐步推进了体育教学的革新。在新的体育教学体系中,民大附中设计了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及卓越课程在内的课程教学体系,旨在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进行深入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他们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拓展课程引入了一系列国际化体育课程,包括腰旗橄榄球、棒垒球等,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体育体验;

  卓越课程则注重的是体育拔尖人才的培养,与拓展课程相比卓越课程会进行更高强度及更加专业化的学练。

  通过这些体育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们不仅仅可以体验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育精神,还能够在运动中健身、磨练意志、培养团队协作和竞技能力。

  此外,授课模式将从传统的行政班授课模式转型为灵活性更好的一体化、多样化选课走班制及行政班授课相结合的模式,即必修课程为行政班授课,选修课为选课走班制。

  2021年,高中男子足球队获得北京市足球联赛第四名;2023年,高中女子足球队获得海淀区学区足球联赛季军;2024年,高中男子篮球队获得海淀区篮球联赛高中组第四名以及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联赛第四名,初中男子篮球队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联赛第二名。

  2018年,王笛贝同学获全国高山滑雪青少年锦标赛大回转项目及回转项目两项冠军;2019年,刘心芸同学获北京市青少年花样滑冰比赛冠军;2020年,杨弋同学获得中国中学生击剑锦标赛高中组个人亚军以及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击剑冠军赛女花U18个人亚军;2024年,张新蕾同学获得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锦标赛中高山滑雪大回转项目U18女子甲组冠军,邹佳芮同学获得北京市中小学武术搏击运动大会初中女子组少林拳冠军;

  丰硕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民大附中体育与心理健康学科组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6人,区骨干教师1人,近三年来主持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3项,承担市级公开课1次,区级讲座、公开课3次,多次获得海淀区、北京市论文及教学比赛一等奖,公开发表论文十余次,数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练员称号。

  除了本校的优秀师资团队外,民大附中还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建立联系,接收优秀在读研究生在民大附中开设优质选修课,并与多家体育机构合作开设腰旗橄榄球、飞盘、击剑等专业课程。

  民大附中的体育办学特色也获得了官方认可,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海淀区足球实验学校、北京市篮球传统校、海淀区冰雪项目试验校